发布时间:2025-10-15 18:14:44    次浏览
妈妈在孩子眼中就是“全能超人”,熟不知,其实妈妈也有短板,比如讲起“太空旅行”这样的科普知识,大部分的妈妈都会深感头疼。似乎对于这些高科技自己都还没有搞清楚。 如何才能应对孩子十万个为什么呢? 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在电视上或者网络中看到这样一幅激动人心的画面,应该怎么来和孩子分享?掌握以下几点,妈妈再也不用害怕给孩子讲“太空旅行”的知识了。1. 由小见大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无线耳机、太阳能汽车、不掉屑的薯片等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科学家在之前对外太空进行探索研究的活动中,发明的很多好用又好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奇东西。因为有些东西的发明是要应对在外太空进行科学活动的。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提前准备出来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科普读物。妈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由浅到深的引导。(优先回答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不必按照顺序来)2. 引用适当的科普读物妈妈“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这是孩子可靠的知识来源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不同(兴趣点、理解能力等),在适合的时机和孩子谈论他可能会感兴趣的话题,引发思考,先问几个问什么,然后妈妈“顺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科普读物,同孩子一起查找相关的知识,回答孩子心中的疑问。(要根据年龄阶段选取适合的读物) 从感兴趣的点入手,在书中,会了解到一般的科普常识:四季交替、月亮的阴晴圆缺,星辰运转……所有的这些首先会唤起孩子对天空中一切的向往,然后会告诉你太阳如何出现、各个星球在太空中如何运转……最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征服宇宙了,这可是孩子最喜欢,最向往的一部分。3. 用图式或者动态图像说明原理一张动图胜过妈妈的千言万语,也是避免科普释义尴尬症的最好办法科普书里的图片是一种静态的展示,善用网络可以更方便的找到一些动态图像, 小小的科学原理,通过动态的展示,一目了然。妈妈自然不必为此解释得口干舌燥,或者深陷释义不清的尴尬境地。4. 新闻热点的共享今天的新闻热点,或许就是曾经某个孩子的梦想关注社会热点,从实际角度出发,加深孩子对于可见可实现的外太空探索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从小在心里种下一颗科学探索的种子。5. “身临其境”的体验创造条件,带孩子全方位感受科技的力量 有了前面这么多的铺垫,是时候带宝贝去科技馆、天文馆身临其境的感受一番外太空的样子了,或者体验下最新的VR科技带给我们的惊喜。最后的这一步是特别重要的,从生活中的兴趣关照到科学原理的铺垫,从模拟动态图像到新闻现实的科技进步,最后的一步落地就是我们亲身到这样的机构或场馆里体验更多。从而更大程度加深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爸爸也可以如法炮制,不过按照上面的步骤,妈妈执行下来,会不会在孩子心目中有种酷酷的感觉。不信就试试看。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